529預約一個腸道健康年!

529預約一個腸道健康年!



腸道是第二個大腦

近年來人們對腸道的看法出現了新轉向,過去,我們只知道腸道具有消化、吸收的功能,但有愈來愈多的人發現,腸道不只是消化系統,還與免疫能力息息相關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克傑森(MichaelGershon)教授提出「腸道是第二個大腦」,因為腸道具有一億個以上的神經細胞,會影響大腦神與全身的器官。

首先是小腸,人體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竟然都集中在這裡。如果小腸的免疫系統失靈,身體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;作為外來食物進入細胞血液中的第一道防線,像是影響過敏反應的IgE、血液中的抗體IgA等免疫球蛋白,都可以在小腸壁中找到。吃到不潔的食物後,能夠立刻引發腸胃炎或過敏,就是這個道理。

然後是大腸內的各種腸道菌,被視為身體「必要的器官」之一。腸道內的菌種可以影響腸道免疫系統,不同菌種的平衡狀況,也與一些慢性病的發生有關。

 

腸道內的益菌與有害菌平時處於動態平衡,當腸道內某些有害菌種大量增加,就會放出引起發炎的內毒素,有些還會引發肥胖與肝臟發炎。
這些進展促成了腸道保健的概念。著有《腸命百歲》的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蔡英傑提供我們可以運用的保健方法:

 

盡量減少油炸物和肉類進入大腸
吃太多的肉類與脂肪時,小腸會來不及消化這些脂質與蛋白質,使食物進到大腸繼續消化。

大腸的主要功能是製造糞便,吃太多高蛋白、高油脂的食物,會造成大腸道的負擔,引發疾病;其他像是含有化學添加物、燒烤、菸、酒、或過於冰冷的刺激性食物,也都會破壞腸道菌的生態平衡。
養成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,每口至少咬30下,可幫助食物在小腸內消化吸收完全,不要留到大腸。

 

增加腸道菌,就選粗粗或黏黏的食物
如果想使腸道內的好菌多於壞菌,就要多補充能餵養好菌的食物。

多吃像醋、泡菜等發酵食品,像是醋、納豆、泡菜,含有微生物分解食物後所產生的代謝物,是腸道菌類喜好的食物之一。
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包括海藻類、菇類、秋葵、蘆薈等吃起來「黏黏滑滑」的食物,此外還有豆類、根莖類、五穀雜糧等口感粗粗的食物。
水果則可選擇番石榴、奇異果、桃子、柳丁。

 

熬夜、壓力大腸道工作也會停擺
如果缺乏睡眠,就無法讓腸道在隔日保持良好的狀態,進食後容易消化不良。因為睡眠時,人體分泌蠕動素荷爾蒙(motilin),讓腸道分泌消化酵素,並收縮蠕動,持續清掃腸道中的殘存物,以騰出更多空間迎接新的食物;避免吃宵夜增加腸道負擔。吃東西時,多想想讓自己快樂的事!

顧腸計劃需要行動力,預約一個顧腸計劃!

先擬定出一份有蔬菜、水果、五穀根莖、菇、藻、豆類以及補充益生菌或優酪乳的高纖維3日菜單,強迫自己一定要徹底執行,同時也搭配運動以及放鬆心情。
水分也很重要,可以潤滑消化道,並軟化糞便,一定要喝足夠。梅約醫學中心建議,成人每天需補充20~35克的膳食纖維,以及至少1900~2400cc的水分。試試看!當你發現情況有所改變時,也許就會更有動力持續下去。

 

**文章摘要出處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eturec=1&block=article-ext&nid=62254&&fullpage=true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

請注意,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。